但最終蘋果通過觀察市場和用戶,看到他們如何與自己的產品或競爭對手的產品互動,并觀察遇到的問題中隱藏何種機遇的“需求捕獲型”創新模式推出了體驗最佳的產品,在規避了作為第一個吃螃蟹人的創新風險(前期研發投入的血本無歸和彎路)的同時,間接提升了自己的創新效率。例如蘋果并非觸摸屏的發明者,但蘋果開發的觸摸屏產品提供了比其他產品更優秀的用戶體驗,當然蘋果也賺到了比其他公司更多的錢。
這里需要提醒業內的是,在創新榜單的評選指標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是商業價值,按照我們通俗的理解就是這個創新的企業或者產品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舉,既能滿足市場和用戶的需求,又能給自身帶來可觀的營收和利潤。
通過上述的分析,盡管從研發占比比例看,蘋果好似不重視研發的投入和創新,其實無論是在研發投入的絕對值和增長率(尤其是近三年),還是蘋果獨有的旨在提升創新效率的軟硬結合、創新轉移(利用產業鏈相關廠商的創新)和“需求捕獲型”創新模式方面,都證明蘋果仍是最具創新力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