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廠商集體經歷降價風波
話說回來,國產廠商在高端市場中也短暫出現過成功案例。華為在去年9月發布的華為Mate 7讓其在3000元以上價位獲得了較高關注度。據華為官方給出的數據稱,Mate 7開賣半年之后銷量就突破了400萬臺。這之后也有一些國產廠商紛紛推出高價機型,然而很快就嘗到了苦果。
2014年10月錘子科技發布了首款智能手機Smartisan T1,緊接著就傳出了全線降價千元的消息。頗為諷刺的是,去年年中羅永浩曾對媒體表示反感手機廠商定高價再降價的做法。至于降價的原因是因為供應鏈與產能遇到問題導致產品錯過了銷售黃金期。不過今年錘子科技顯然是看到了高性價比手機的利好消息,推出的堅果手機既保留了情懷又獲得了不錯的銷量數字,為即將發布的Smartisan T2鋪好了路。
另一個例子是去年年末小米推出的旗艦機型小米Note,不同以往的是這款產品定價首次超過了1999元達到2299元,小米Note頂配版更是定價3299元。可是僅在發布5個月開賣之后,小米Note頂配版卻以降價300元的價格銷售,低配版小米Note也經過連續兩次降價下探到1799元,顯然雷軍(微博)在重新審視市場后認為之前的定價過高。或許相比小米4那個不太靠譜的奧氏體304,小米Note的顏值的確是暴漲不少,但這位1999元的代表作僅僅是依靠處理器等硬件性能來拉價,甚至并未配備主流的指紋識別模塊與金屬機身材質,最終也不得不接受回歸低價的結局。
近段時間經歷降價風波的也少不了國產品牌nubia。今年憑借著顏值超高的“無邊框”手機nubia Z9一舉成名,3499元的起售價也讓外界看到了nubia進軍高端市場的決心。時隔半年,nubia Z9卻不得不面臨直降1000元至2499元的處境。只是nubia產品大幅度降價似乎有著比前兩者更合理的理由,畢竟他們剛剛發布了售價3999元的nubia Z9的三周年紀念款手機。
無獨有偶,幾乎所有知名的國際產品在受到國內品牌的擠壓時也選擇了“拋售”策略。其中就包括LG G4受到小米4c配備驍龍808處理器的影響從3999元降價至2998元;HTC One M9+則受到外觀設計無創新的影響從4999元降價至3899元;三星也同樣遭遇著被蘋果以及國內廠商吞噬市場份額的現狀,快速將年初發布的旗艦產品三星galaxyS6、S6 edge+以降價800元的方式出售。
高端市場遠沒有千元機市場那么好做,但國內廠商也始終沒有停止試探高端領域。比如近端時間借助魅藍在低端市場如魚得水的魅族也發布了高端子品牌機型PRO 5,2799元的售價刷新了自身產品的高價記錄。但現階段來看,其宣傳品牌的意義要更多一些。我們也不能否認國產手機仍然有著價格上漲的空間,相對于5000元價位與千元價位,3000檔位的確是現階段最空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