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作為日常的通訊工具,已經越來越普及并且越來越離不開我們的生活,然而對這樣一個與我們形影不離的東西,不少人對它是割舍不了卻又不得不防。因為,關于手機輻射對人體影響的研究和報道,讓很大部分人對手機有不同程度的恐懼生理,部分人甚至把手機比喻成褲袋里的隱形殺手。那么,平日里跟我們“形影不離”的手機,輻射有多大?如何能減少這些“看不見”的輻射呢?
雖然說手機輻射對人體究竟有害還沒有定論,但是按照理論來說,手機的發射功率越大,那么其耗電量也就越大,輻射自然也就越大。國內已經有眾多媒體對輻射有相關的報道,不過并沒有對包括什么是輻射、輻射的具體標準的內容進行解析,今天我們一起看看關于輻射方面的內容,此外也會進行相關的“非標準化”簡單輻射測試,解決大家日常使用中關于輻射的疑問,更加接近我們生活。
什么是輻射?
當使用移動電話進行呼叫時,移動電話會發射無線電波。這些無線電波可被距離最近的基站接收,基站接收到移動電話傳來的無線電波,就會將其傳輸到交換臺,交換臺根據當前呼叫的類型將呼叫轉接到另一個基站或固定電話線網絡,從而實現通話———這就是移動電話的工作原理。
無線電波或多或少會被腦吸收
通話時手機附近形成輻射磁場
當人們使用手機時,手機會向發射基站傳送無線電波,而任何一種無線電波或多或少的被人體吸收,從而改變人體組織,有可能對人體的健康帶來影響,這些電波就被稱為手機輻射。
手機輻射的國際標準
手機輻射大小以何為標準,專家介紹,國際科學界用“SAR”值來對手機輻射進行量化和測量。“SAR”是“SpecificAbsorptionRate”的縮寫,即“比吸收率”。就是單位時間內單位質量的物質吸收的電磁吸收輻射能量。通俗地講,就是測量手機輻射對人體的影響是否符合標準。目前國際通用的標準為:以6分鐘計時,每公斤腦組織吸收的電磁輻射能量不得超過2瓦。這一標準作為國際業界的通用標準。
SAR測試
由于手機在通話時靠近人的腦部(不帶耳機),手機輻射天線與人腦的距離通常小于15cm。人腦處于天線輻射的近場,由于人體組織結構的復雜性,理論上計算天線輻射功率與人體內場強分布的關系非常困難。但根據電磁場理論,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在天線結構以及手機和人體相對位置一定的情況下,天線輸入功率越大,在人體內形成的電場強度越高,人體吸收的射頻輻射功率越大。
根據比吸收率目前國際上有兩個比較通用的標準分別是歐洲標準和美國標準,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中國也曾提出了制定了自己的比吸收率標準(1.0w/kg),但是由于過于嚴苛而沒有強制執行,現在主要按照美國標準執行。
歐洲標準:以6分鐘為計時,每公斤人體組織吸收的電磁輻射能量不得超過2瓦,即2w/kg。
美國標準:以6分鐘為計時,每公斤人體組織吸收的電磁輻射能量不得超過1.6瓦,即1.6w/kg。
這個SAR值代表輻射對人體的影響,是最直接的測試值,SAR有針對全身的、局部的、四肢的數據。SAR值越低,輻射被吸收的量越少。其中針對腦部部位的SAR標準值必須低于1.67瓦特,才算安全。但是,這并不表示SAR等級與手機用戶的健康直接有關。
手機輻射對健康的影響
實際上目前手機對人體健康到底有什么損害,全球科技界對此尚無定論,任何一家跟蹤研究手機輻射問題的機構(包括世界衛生組織),也還都沒有證據能夠證明手機和移動基站會對健康造成威脅。據悉,國際非電離性輻射保護委員會(ICNIRP)規定的SAR值標準為2W/kg體重,這一標準已被大多數歐洲國家采用,這是因為至今沒有確切的科學證據表明,在ICNIRP限值范圍內的輻射會影響人體健康。
我國SAR值的限定更為嚴格,為1W/kg,比ICNIRP規定的標準要小一倍,就是說,在國內生產銷售的手機在到達消費者的手中之前,必須進行嚴格檢測,SAR值的標準必須符合規定才行。只要接受了合乎標準的檢測,無論是GSM手機還是CDMA手機,手機用戶都是能夠比較放心地使用手機。
手機發射功率與輻射的關系
手機的輻射值需要通過實驗室測試所得。在實驗室里,專家把通過把手機放進了一個全封閉的實驗環境進行檢測,目前測量SAR值一個重要方法是使用人體組織等效模型,利用探頭來測量受射頻輻射的人體內的實際場強值。手機的發射功率基本可以決定了手機輻射的大小,不過在手機顯示信號比較弱的時候,并不代表手機的發射功率大。手機信號比較弱,基站通過評估整體的情況,來決定手機的功率是提高或者是降低,并不是一味地都會讓手機把功率提高。
實驗室SAR值測定
雖然目前國際上對手機發射功率與人體輻射之間是否有必然聯系尚無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發射功率是手機輻射的主要來源,手機發射功率越大,輻射理論也就越大,衡量輻射的SAR值理論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