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快有,手慢無。”這句微信搶紅包的廣告語成為春節期間很多人的“口頭禪”。不得不說,火爆的微信紅包打亂了很多人的過年習慣。春節晚會不認真看了,改搶紅包;麻將不開桌了,改搶紅包;撲克不洗牌了,改搶紅包。
一時間,搶紅包成了很多人春節不吃不喝不上廁所不敢睡覺的“病根”。而愈演愈烈的搶紅包甚至讓很多人的“金錢觀”發生了巨變。
有網友甚至感嘆“現在超過1毛,就覺得是一筆巨款;超過1元,會感到呼吸困難;超過10元……啊,那是一個令人窒息的數字……”。
原本是移動社交和娛樂相結合產物的“搶紅包”,經由一些人不斷創新玩法,似乎讓“搶紅包”滑向了一種新型“網癮”和網絡犯罪。
為什么這么說?
微信搶紅包有貓膩:極易淪為“網絡賭博”
我們知道,微信紅包分為兩種,一種固定金額紅包(即“普通紅包”),一種是隨機金額紅包(即“拼手氣紅包”)。
值得一提的是,以憑手氣紅包為載體,一種名為紅包接龍或接力紅包的玩法,讓很多人深陷其中、欲罷不能。而正是這種讓人上癮的紅包玩法,實際上已經不知不覺成為一種變相賭博或網絡賭博。
“拼手氣紅包”,本來是帶有隨機性的紅包發放方式,恰恰是因為金額隨機反而增加了參與搶紅包的刺激性和娛樂性。但令人擔憂的是,這種結果的隨機性也極易讓其成為“賭博”的道具。
在春節期間,很多微信群,不論之前是交流群、工作群、同學群、校友群還是興趣群、愛好群或專業群,一夜間全變成了“紅包群”。
如果說,一些普通群中的紅包接力玩法,有些還能算“進行帶有少量財物輸贏的娛樂活動”的話,那么,以下幾種“紅包接力”玩法已經是赤裸裸的“網絡賭博”。
玩法一:手氣最佳者特定倍數接龍。按照該紅包接力玩法,組織者或參與者根據群內人數情況,率先在群內發出第一個拼手氣紅包(幾個至幾十個不等),手氣最佳者(金額最大者)按照所獲得的金額乘以相應的倍數(從幾倍到幾十倍不等)接力發紅包,以此類推,不斷循環。
玩法二:手氣最佳者特定金額群發。按照該紅包接力玩法,組織者或參與者根據群內人數情況,在群內發出第一個拼手氣紅包(幾個至幾十個不等),手氣最佳者(金額最大者)按照固定金額給所有搶到紅包的參與者或全部群內成員逐一發放固定金額(少則幾十元多則幾千元至上萬元不等)的紅包,隨后組織者或參與者按照一定規則重新發紅包選擇出手氣最佳者,以此類推,不斷循環。
玩法三:手氣最佳者固定金額接龍。按照該紅包接力玩法,組織者或參與者根據群內人數情況,率先在群內發出第一個拼手氣紅包(幾個至幾十個不等),手氣最佳者(金額最大者)按照固定金額(幾十元至幾千元不等)接力發紅包,以此類推,不斷循環。
我們可以看到,在上述三種紅包接力玩法中,拼手氣的結果,實際上不僅成了每局輸贏評判的結果,也成了每局賭資分配的依據。
在三種玩法中,所有參與者都可能涉嫌聚眾賭博或賭博罪。而在“玩法二”中,如果有組織者自出資金,發起每輪拼手氣紅包且參與每輪手氣最佳紅包分配(固定抽頭漁利),則該組織者可能涉嫌“開設賭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