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問問你自己如下這些問題:
什么時候我并不想帶著手機出門?去健身房的時候,去游泳池的時候。當我們跑步、騎自行車、帆板沖浪、登山的時候。與孩子玩耍,在醫院照顧病人,又或是晚上出去閑逛的時候。
當我們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時,到底需要帶上何種手機?對我來說,我最愛的就是登山。在冬季我會樂此不疲地去高山滑雪,夏季的時候就徒步登上或者騎自行車上山。然而在這些時刻中,我的 iPhone 都是一個糟糕的同行者。iPhone 的電池續航能力太差,如果我帶著手套或者滿手汗水的觸摸屏幕,它就不會有反應,更別提運動的時候帶著它有多累贅了。在這些時刻我想要的是一部「冒險者」手機——它應該可以更換電池,堅固耐用,雙卡雙待,不僅能防水,還能掛載在身上或者其他設備上,要有一個好的攝像頭。
上面就是我對于一部運動者手機的需求,也許你對于手機也有著自己的需求,可能是安全通話、非常規尺寸、物理鍵盤或者是異于常人的美學訴求。現有的手機設計在這些方面以及其他我們還未提到的種種需求上還未能完全滿足,如果手機廠商都僅僅是追在 iPhone 后面拾人牙慧,那這些為滿足的需求可能就一直不能被填補。
法則3:關注差異化垂直細分市場
冒險家、運動員、建筑工人、救援人員、安保人員、派對狂人、殘障人士、漁夫、護理人員…。。 在這一長串的名單中他們都有著對于手機的特別需求。
手機廠商的機會在于專注垂直細分市場,對于現有的手機市場形成補充,而別總想著取代已經成為街機的三星手機與 iPhone,就讓這二者相互殘殺去吧。進一步開發手機市場的機會也許就在于為用戶打造一款符合特殊需求與特殊場合的第二臺手機。白天正經工作的時候與晚上出去浪的時候,你的兩部手機應該可以無縫對接,堅守各自的戰場。
法則4:為提供額外的價值收費
不要參與手機價格戰,這種總價上的高低沒有什么意義。如果你的手機能夠解決別人特殊的痛點,那么有很多人都會愿意為手機特殊的設計與功能掏錢。為用戶帶去良好的體驗,然后再向他們收費。這種基于特殊設計的商業模式或許那些在水平市場中廝殺的主流手機無法做到,但是如果你的手機是針對細分垂直市場,那么采用這種商業模式就是理所當然。
選擇垂直細分市場意味著你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服務好一部分用戶就可以了。從小米公司的發家史中你可以學習到他們的商業模式,研究一下他們在市場營銷、分銷與制造中使用的策略。小米的成功更像是在原有的手機市場里進行了一種破壞式的玩法,而不僅僅是漸進式的改造。
如果是戶外運動愛好者,也許會愿意對我在第二條法則中描述的冒險者手機多付幾個錢。
這支冒險者手機應該采用的是Android系統,因為想要自行開發一個手機系統極其復雜且代價高昂,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蠢事。不過針對戶外運動愛好者的 Android 手機系統也可以有一番改造。比如說這款冒險者手機首次開機時就應該能夠下載或者預裝上大部分用戶在另一部主力手機上裝載的 App,并且能使用原來的手機號碼。想想看當用戶把這部手機從盒子里面拿出來,經過了簡單的幾步注冊過程,然后神奇地這部手機就成為了完全適合于他之前使用習慣的第二部(冒險者)手機。這部手機待機時間長,滿手汗也能用,單手就能拍照,可以掛在自行車車把手上,下雨天也不怕,即便撞在石頭上也安然無恙。作為一個戶外愛好者你是不是心動了?也許你身邊的運動狂熱分子已經做好準備為這部實用手機多付一點點錢了。
來自手機用戶界面的挑戰
也許我們設想中的這一部新型手機所要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要反思工業設計與用戶界面。想要進行顛覆式的創新,那么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交互上都需要有所重構。在上文中我提到了快速設置與簡單注冊的需求,當配上云服務的時候,主力手機和滿足不同功能的備用手機應該同時在來電時響起,同時,確保用戶不會在使用兩部手機的時候丟失短信也是至關重要的。但這些都僅僅是一個開始。
新型手機要能夠滿足戴著手套使用、單手操作、免提操作,也許還會有一個前置屏幕。在這些設計當中都蘊含著多種創新可能性。
就在去年諾基亞的研發小組發布了Z Launcher,這是一個略顯粗糙的基于 Android 系統改造的公測版本,不過它已經能從你的使用行為中自主學習。它的設計可以滿足你快速、簡單地喚出常用功能的需要,在小屏幕上運行良好。語音操控也是一個尚未完全開發且具有潛力的功能點。我相信技術發展還能在這些地方走出更遠。
現在已經是時候讓全新的手機硬件帶著酷炫的創新軟件一起飛了。正確地發揮創造力,并且對于現有的產品形式抱著合理的質疑,就有可能不再盲目地遵循由iPhone設立的手機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