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月以來,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激戰正酣,包括華為、vivo、小米等各大國產智能手機廠商輪番上陣,紛紛發布本年度的最新旗艦機型。不過,細細對比起來,你會發現,各大智能手機廠商的旗艦機型在功能和外觀等方面越來越趨于一致,特別是在硬件配置方面的差異化也越來越少,基本上全部朝著大屏幕、大內存和超薄化等方向發展演進。
提升手機續航能力,只能加大電池容量?
不過,在智能手機的發展過程中,手機續航能力這一用戶痛點的解決,進展一直以來都比較緩慢,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當前電池技術發展遠遠跟不上智能手機的發展速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著4G網絡和無線的普及,人們使用智能手機觀看視頻和玩游戲的時間越來越長,并且手機屏幕也越來越大,這就對電池續航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現在的電池技術每年只能以10%的速度緩慢爬升,顯然遠遠滿足不了當前人們的使用需求。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國內手機廠商開始嘗試加大手機電池容量的方法來解決續航能力,比如金立通過加入了兩塊3000mah的鋰電池,使得手機具備了6000mah的電池容量,這無疑直接提升了手機續航能力,不過與此帶來的問題是手機重量過重而且還厚,但并不符合現在人們對手機的審美要求,以及手機超薄便攜的發展趨勢。也因如此,這種放入兩塊大容量電池的方案并沒有被廣泛采用,尤其是華為、vivo等國內主流手機廠商都依然還是采用放置一塊鋰電池的方案,但電池容量卻變得更大。
顯然,在保證手機重量和厚度不增加情況下,為了提升手機續航能力,為手機放入兩塊鋰電池并不是最佳方案,長期來看,智能手機內放置一塊鋰電池依然是手機廠商們最主流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