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后,當人們回憶起HTC One M8這款手機的時候,最先想起的,可能就是“感人的四下巴”。與iPhone 6的天線條、三星的塑料后蓋一樣,四下巴成為HTC在設計上的一大尷尬元素;可是與蘋果三星不同的是,HTC并沒有出眾的全球銷量與市場份額,令其登上新聞頭條的,反而是頻頻的股票下跌,與公司領導人的道歉。
被消費者揶揄的四層下巴,從上往下分別是應用內菜單、Android系統(tǒng)虛擬按鍵、HTC logo欄與機器底欄。而在這當中,又以logo欄和虛擬按鍵爭議最大,爭議的焦點在于,HTC的前幾代機型中,這個部分明明被處理的很好。
通過HTC官方的解釋,BoomSound成為了解釋四下巴的主要原因,這個擁有巨大體積的音效原件使得HTC必須在機身底部為其預留出兩層“下巴”的空間。
Boomsound真的必不可少?
HTC對于Boomsound的執(zhí)著,倒有些當初對UltraPixel超像素攝像頭的執(zhí)著(后者已經在M9上被舍棄)。對于音效的追求,HTC可能是國際廠商中最努力的一個。這從早期的Beats Audio到現(xiàn)在的Boomsound都能明顯的體現(xiàn)出來。
作為HTC四下巴最大的責任人,Boomsound組件之大,令HTC One M8與M9不得不使用手機底欄與logo欄的雙層設置,才能抵消巨大組件對手機正面美觀度的影響。寬大的、沒有任何功能性的logo欄頗有一些“我來組成頭部”的壯烈感。
不可否認,Boomsound所帶來的驅動力、低失真度、超低底噪這三項優(yōu)化確實為智能手機帶來了專業(yè)級別的音效體驗,確實要比其他智能手機更加震撼。擁有專屬放大器的BoomSound揚聲器可以在雙倍功率下提供兩倍的外放音量,其專業(yè)級別的音質也是其他手機所難以望其項背的。
但是,用戶對于公放音樂的需求到底有多大?是否大到足夠犧牲一臺旗艦機型最重要的正面面板美觀度,是否大到足夠放棄單手握持手機時最重要的操控區(qū)域,來僅僅滿足對于音效的追求。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這從全球范圍最受歡迎的手機只配備了一個揚聲器就不難得出結論。至于國內用戶,出色的公放效果似乎會成為一部分熱愛網絡歌曲的年輕人們的心頭所愛,但在這部分用戶面前,價格似乎才是購買手機最重要的決定因素,與千元的國產手機相比,HTC的高端旗艦并不占有受眾優(yōu)勢。
網上曾經流傳過一張工程機照片,在這個版本的M8中,并沒有出現(xiàn)HTC的logo,由于并沒有機身內部的拆解與之后的說明,我們無法對這臺機器的做出準確的判斷,但是大概猜測,這個版本中M8取消了BoomSound組件,從而節(jié)約了巨大的空間。因而在這張圖片中,工程機的比例更加協(xié)調,屏占比也變得更大。
不過遺憾的是,HTC并沒有在之后發(fā)售的正式版本中堅持這樣的設計,這家臺灣公司固執(zhí)的像個曾經成功,如今卻不愿承認落后的中年人,在兩代旗艦機型上配備400萬像素的后置攝像頭、在三代旗艦機型上為了音效而增添四層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