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夏普發布了一款無邊框手機,無邊框的概念便開始流傳開來。而今樂視三款新機的發布,再加上OPPO、努比亞等廠商紛紛為無邊框新機造勢,無邊框的概念被炒上了高潮。
的確,從一些無邊框手機的宣傳片來看,用炫酷一詞形容不足為過。然而,目前所謂的無邊框準確的說是窄邊框,進而通過折射原理模擬出無邊框的視覺效果。當無邊框手機的風潮即將吹起的時候,營銷需要比技術本身似乎更有價值。
技術難實現,無邊框還很遠
無邊框的出現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手機產品在工藝設計上的進步,而真正的實現無邊框卻存在很大的技術難度。國內廠商所謂的無邊框機型,不過是得益于夏普等屏幕生產商的技術改良,無邊框的最大難題還在于屏幕本身。
目前來看,無論是PC、平板還是手機,依然離不開液晶屏幕的限制。無邊框手機難以煉成的原因在于“液晶”的流動性,必須要用一定界限空間來限制液晶的流動。只要是液晶屏幕,那么邊緣必定不能少,哪怕是把邊框收窄到近乎無邊框的效果,邊框依然存在,縱使是零點幾毫米。
此外,雖然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機采用了一系列的觸摸屏技術,但是從本質上來說都是通過內置電容器,通過電荷改變來實現觸摸操作。目前的觸摸屏技術采用的是多層設計,在兩個電容層中間需要放置一層絕緣材料,一旦手機做成了無邊框便會造成很多問題。
當然對于手機廠商來講,成本問題也不容小覷,如何防止屏幕漏光,如何解決易碎問題,如何從軟件設計上解決用戶的誤觸問題。可以肯定的說,只要手機屏幕仍然是液晶材質,真正的無邊框幾乎不可能實現。
模擬無邊框,抹不去的缺點
從審美上來說,窄邊框的視覺效果更加驚艷,從實用角度來講,窄邊框意味著更好的單手操作體驗。當手機邊框越來越窄的時候,無邊框便成了必然趨勢,雖然在技術上難以實現,通過屏幕電路改造或者光的折射原理來模擬出無邊框的效果。
雖然手機邊框被做到了1mm以下,屏幕黑邊問題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而無邊框的缺點卻依然亟待解決。首先是漏光問題,由于手機的邊框寬度變窄,這就對光源和屏幕之間的密封性有著更大的要求。就目前的工藝水準以及品控,要實現對光源的完全密封是不可能的,漏光問題也就難以避免。其次就是屏幕易碎,失去邊框保護的屏幕玻璃極易在磕碰中碎裂,不少采用2.5D突起設計的手機已經驗證了這個問題。最應該解決的的還是誤觸問題,由于屏幕邊緣過窄,手指在操作過程中,手掌部分可能會接觸到屏幕邊緣。目前安卓廠商對邊緣防誤觸的機制還不是很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