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通過看貨、驗貨對貨品的真實品質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現場填寫投標單,列明所需品牌、型號、數量和出價,價高者得。”上述工作人員告訴本報記者,公司大概會在截標一小時后公布競標結果。在一般情況下,中標客戶在中標結果公布后必須當日付款、提貨。
而記者在光義的官網看到,這家公司出售的產品除了全新、近新、14天手機、單機、手機主板外,還有平板電腦、電腦、網卡、路由器投標單等產品,并且直接從全球31家電信商直接采購,年營業額超過16億港元(2億美元)。
香港一家從事二手機交易的公司 “華麗”變身
本報記者隨后在光義樓上的“電訊一代”拍賣行里看到了更多正在被交易的二手手機。
以蘋果品牌為主的二手手機被成箱地放置在地面上,一個箱子里有時候會堆放四五十部,客商可以打開包裝進行試用、檢查。而除了新機,還有一些被拆解過的元器件以及屏幕也被歸集,裝入紙皮箱中售賣。記者注意到,通常這些紙皮箱上都會標注起數量和批次,以方便來現場的客商進行競價。
據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介紹,很多大力的買家會以走私的方式,將這些拍賣所得的舊iPhone帶回中國內地,等待這些舊手機的通常是一場“華麗大變身”。
“2015年來算,華強北流通的蘋果二手機每天最少應該有四五萬部,但市場魚龍混雜,當你不打開里面看的時候,東西的好壞是不知道的。”胡國輝對本報記者說。
“比如說買家會將產品進一步分類,比如外觀損壞的產品,會找到匹配的外殼進行修整,而內部功能出現問題的則將進行維修。他們所用的維修零部件是來自于蘋果元器件生產廠商向外流出的殘次品,而這樣的產品一般用戶難以發覺其中的瑕疵。尤其是內部元器件,甚至連專業的工程師也需要拆機檢查才能發現。”
據記者了解,在毗鄰香港的深圳,保守估計至少有上萬人在從事手機翻新的業務。這些手機翻新窩點通常選址在深圳的普通民居內,以家庭作坊為主。而這些翻新窩點的行蹤十分隱秘,他們往往在門口裝上隱蔽的攝像頭,以躲避警方的偵查。在這些手機翻新作坊內,工作人員會熟練地擰開iPhone的螺絲,他們小心翼翼地注意不破壞iPhone的排線,并將屏幕和機身分離,然后清洗主板,對iPhone進行除塵,再更換零件、噴油、更換外殼,然后補齊配件、包裝、加入仿制的說明書、制作標簽,并最終做出和原裝手機看上去幾乎一模一樣的iPhone。
然而,真正謀求暴利的買家還會采用造假的手段以求得更多的利潤。他們通常會選擇高仿品來進行維修,這樣可以降低整體的成本,而此時產品本身會轉變為假貨。
以iPhone包裝盒上的標簽為例,這些翻新商家有成熟的技術仿制出和原裝標簽看上去一模一樣的標簽,成本僅為一元多,深圳警方曾經查獲過一個窩點,當時就查出了兩萬多個這種標簽。在每一代iPhone上市后不久,就會有大量高仿的手機外殼、按鍵、屏幕甚至主板配件在深圳華強北電子市場現身,這為二手商家翻新提供了充足的材料。許多手機翻新地點甚至是直接就在華強北的各大數碼廣場內。
“蘋果的二手手機甚至還有精仿和高仿的,很多消費者是不注重里面的功能好不好,只是希望外觀新的就可以了。要知道,在批發市場上,一些蘋果外包裝只需要六七塊錢,可能對方還會問你要不要服務手冊。”富士康人士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