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便在于手機的零部件數量多,如何設計和組裝是一個頭疼的問題,任何一個不合理的設計可能都會阻礙大批量生產或者在使用過程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對于一個沒有相關經驗,尤其是從傳統制造業跨界做手機的格力而言,這道坎是躲不過的,做手機絕對不像董小姐說的那般容易。好,就算格力手機設計好了,大批量制造也沒問題,那ROM呢?現在已不是兩三年前拼配置的時代,用戶的專注點已經從一款手機快不快轉移到一款手機好不好用。
而影響手機好不好用的便是ROM,MIUI從2010年至今已經走過近5年時間,每周迭代一次,早已演變為國內乃至世界上最好用的系統之一,Flyme緊隨其后,也有大批追隨者,而至于Color OS、Funtouch OS、Emui、Nubia Ui等也發展得不錯,某種程度講,做好ROM比做硬件更困難,因為硬件是死的,而ROM則必須給用戶“活”的感覺,從這一點講,董小姐的壓力真的很大。
市場與競爭
從目前曝光的一些消息來看,格力手機應該也是采用代工的生產模式,并且首款機器的配置并不會太高,5.0英寸的720P屏幕,1.2GHz主頻的CPU,1GB的內存(RAM)。格力手機未來的售價大概也只能在千元以內。而千元內市場也是目前競爭最為激烈的價格區間,榮耀、魅族、小米、大神等品牌早已經作好部署,格力這個后來者想后發制人,其難度很大,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況且格力手機硬件與ROM幾乎都無優勢可言,如何在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這又給董小姐帶來一個大鴨梨。
年銷量1億部
董明珠之前表示格力手機的年銷售目標是1億部,然后就有人調侃說如果買格力空調就送格力手機,那么這個目標還是可能完成的。1億部是怎樣的概念呢?去年小米手機加上紅米手機在全球的銷售才6000多萬部,或者換個角度來說,近年來我國平均每年手機銷量大概為4億部,可見其難度之高。
手機銷售其中一個關鍵是渠道的建設,從傳統線下渠道、運營商到近年興起的電商渠道,格力手機的確可以結合家電領域的線下渠道實力,同時也能依靠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和口碑來加快市場推進的速度。運營商有集采有利于手機廠商把銷量快速提高,但也帶來產品單個利潤太低的問題,所以手機廠商們都會比較謹慎去選擇合作。
而電商市場目前的競爭實在太過于激烈,從小米、榮耀,到大神、樂檬,從產品到整個營銷思維都在向更加互聯網的方向轉變,格力是一家傳統的實業型公司,能否適應互聯網的營銷方式呢?這是決定他能走多遠的關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