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華為剛剛在英國倫敦發了新一代旗艦華為P8和 P8 Max。再前一天,樂視在北京和美國硅谷兩地同步舉行了發布會,一口氣發了三款手機。
有沒有發現相同點?對,他們都把發布會開到了海外。就跟他們的手機名稱Max一樣,在感覺上高端大氣了起來。
這一方面拉升了品牌格調,另一方面也符合近幾年國產手機進軍海外的現實。華為早就把手機賣到了海外,而攪局者樂視也高調地在洛杉磯設立了辦公室,揚言今年就要把手機賣到美國市場。
隨著國產手機陣營的日益強大,國內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來自IDC的預測說,2015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相比2014年將增長7.8%左右,自2009年以來增長率首次降到個位數。
聰明的手機廠商開始把目光瞄準全球。不過,如何接上國外的地氣,吸引國外的消費者,國產廠商可謂各有大招。
到發展中國家
目前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智能手機普及率還較低,比如東南亞和印度。IDC去年發布的數據說,印度功能手機占71%的市場份額,可見智能手機市場蘊含巨大潛力,這也給國產手機廠商提供了巨大機遇。
印度約有9億手機用戶,但大多數用的是廉價的功能手機,即使那些希望換智能手機的人,首選也是200美元以下的手機。
而生產高性價比智能機正是國產廠商的強項。目前印度市場老大依舊被三星壟斷,而其中低端市場國產手機還有很大空間。比如熱衷印度市場的小米,在去年第四季度就在印度拿下了4%的市場份額。
去年10月,華為宣布要在東南亞地區投入1億美元用于品牌建設。來自華為的數據顯示,東南亞已經成為華為終端業務增長最快的市場,去年的出貨量增長了3倍。
而今年3月,魅族印度官方Twitter賬號暗示,魅族將進軍印度市場,首發產品是魅藍Note。
花錢砸戶外廣告
去發展中國家容易,而想進歐美市場就比較難了。比如美國市場是最具競爭力的市場,如果能在美國市場生存,那么在世界上任何市場競爭都不是問題。
而且,發達國家的政策監管更為嚴格,想在美國立足并不是容易的事。
此前華為從美國市場鎩羽而歸,就是因為美國方面稱華為通信設備威脅到國家安全。
要改善形象,樹立品牌,砸廣告是簡單粗暴而又有效的方式。三星可謂深諳這一策略,其在中國大陸的戶外廣告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