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版iPhone
“現在一部 iPhone3G S才3000多元,修一個小小音量鍵也要這么多錢,實在是說不過去”該消費者稱。據悉,該名iPhone用戶于去年9月6日在廣東東莞的 中國聯通 營業廳買入的,今年3月10日,他突然發現iPhone左側的音量鍵莫名丟失。當他咨詢一家 蘋果 廣州授權的維修中心,該部門表示,音量鍵丟失屬于硬件損壞,不在保修之內,不提供保修,想維修的話需支付3807元維修費用。
雖然該名消費者輾轉多次,通過各種渠道投訴,但還是沒有得到像樣的答復。一位家電專家在接受該新聞媒體采訪時指出,其實手機和家電產品的售后服務大多是由廠商在各地的一級經銷商在做,所以維修點和廠商互相推諉責任的情況不算少見。
暴露售后服務短板
其實早在2009年10月,為了“售后服務可以在本地得到快速解決”,中國聯通就已經出臺了聯通版iPhone的售后服務細則。
細則規定,聯通版iPhone手機的主機保修期為一年,從消費者購機發票上的日期開始算起;耳機、 充電器 等附件則根據國家相關規定,保修期從3個月到12個月不等。用戶可以通過售后服務點進行維修,或者撥打中國聯通10010、iPhone服務熱點或蘋果技術支持熱線咨詢相關事宜。
但對此,該名iPhone用戶表示,聯通的售后細則看似周全,但像他這樣的用戶在遇到具體問題的時候,卻覺得這些細則“形同虛設”。
編輯點評: 從這一件小事中,就暴露出了目前各類電子產品售后服務的短板,不僅是中國聯通,也不僅是手機。如何讓我國電子類消費產品的售后服務更加的完善,讓我們消費者的權利得到實實在在的保證,是相關部門值得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