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牌照核準制細則已一錘定音。昨日,記者獲悉,國家發改委正式公布了手機牌照核準制細則,令業界期待已久的名為《移動通信系統及終端投資項目核準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的文件明確了手機廠商準入 門檻。其中,資質、資金、技術成為關鍵。同時明確規定,沒有經過發改委核準的項目,信產部不予辦理其產品的進網許可。
早已在輿論風口上的手機業進入門檻終于有了一個正式的說法, 在業內人士眼里,手機廠商將由此迎來了一個洗牌新時代。
政策解讀新門檻:資金、技術、資質
此次《規定》的出臺,被業界稱為是取代5號文件而設立的新門檻。此前,信產部5號文件下發后,基本上申請新的手機牌照的通道已經完全堵死。一直覬覦手機牌照的企業除了在門外徘徊之外,只能通過“借牌”的方式來進入,但付出的是昂貴的借牌費。
去年7月16日下發的《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附件中顯示,“國家特殊規定的移動通信系統及終端等生產項目由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核準”。9月,國家發改委頒布的《企業投資項目核準暫行辦法》明確,手機牌照制度由“審批”改為“核準”。但具體的核準細則遲遲沒有出臺,直到昨日。
昨日頒布的《規定》明確了進入企業的資質、資金規模和技術實力。
《規定》明確,項目申請單位應為專業從事電子信息產品研究開發、生產及銷售的企業,具備三年以上經營歷史,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能夠建立有效的售后服務保障體系;同時明確,申請移動通信系統投資項目的單位注冊資本不低于3億元人民幣;申請移動通信終端(手機)投資項目的單位注冊資本不低于2億元人民幣;同時技術上也設置了門檻,要求申請手機投資項目的單位應建立研發中心,具有完善的開發平臺和研究環境,具備完整的整機、單元電路硬件設計能力,基于芯片組和協議棧的軟件開發能力,結構外觀設計能力。
最為關鍵的是,《規定》明確,未經核準的投資項目,信息產業部不予辦理其產品的進網許可。
企業反應誰為松動的牌照而歡呼?
在接到記者電話時,奧克斯手機部總經理陳凱峰表示,對昨日發改委頒布的核準制細則并不知情。此前,奧克斯是急于進入手機產業的一個典型代表,曾經為了順利地獲得手機生產牌照而不惜“民告官”,一紙訴狀把信產部告上了法庭。
陳凱峰向記者表示,目前,奧克斯有幾款手機已經送到了信產部進行了檢測,結果還不得而知。此前,奧克斯手機多次送檢沒有通過,沒能獲得產品入網許可證。但他同時表示,奧克斯不會放棄通過發改委核準申請手機生產牌照這一途徑。
同樣,與奧克斯一起徘徊在手機生產牌照門外的企業,如同創維、長虹、金立、明基等,更是早已瞄準了這個行業,多次在不同場合表示了對手機行業的野心。
一個明顯的信號是,相比之前手機生產牌照完全堵死的制度,新的核準制細則無疑是有實力進入這一行業的企業的“起跑發號令”。在業內人士眼里,一個更富有彈性的核準制將會迎來更多的企業爭食手機產業這塊蛋糕。
但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國內企業并沒有為牌照的松動而盲目的歡呼。一個顯見的事實是,如果進入的是一片“沼澤地”,誰又能笑得起來?畢竟熊貓易美的解體、TCL的銷量連續下滑、東信的巨虧等都是前車之鑒。
行業影響手機新時代:洗牌+預警
耐人尋味的是,國家發改委特意在《規定》頒發的前夜發出了預警:投資手機業風險正在增大。加之眾多的國外巨頭紛紛發力中國市場,國內手機行業的洗牌將在新的牌照核準細則推動之下進入加速期。
國資委預警并非空穴來風。據國家發改委的分析,1999—2002年國內手機銷售利稅率分別為12%、9%、8%和6%。2004年國內手機產能達到3億部以上(產量為2.4億部),降價競爭激烈,相當一部分手機生產企業出現虧損或處于虧損的邊緣。
與國資委的預警相映襯的是,國內眾多的企業都有著進入手機業的謀劃。除了奧克斯早已鉚足了勁進入手機領域之外,臺灣的手機巨頭明基也早已瞄準了國內市場;同為家電企業的創維和長虹更是早已組成了相關部門,伺機為進入手機業而動;而更多的二三線企業,如樂華、金立早已是蠢蠢欲動;同時,華為、SK電訊等國內外超級巨頭都紛紛尋求進入國內手機行業的途徑。
據初步統計,擬新上手機生產項目的企業超過40家,若加上現有產能,國內手機產能將超過5億部,約為全球需求量的80%以上。從國際供求關系分析,市場無法接受這樣巨大的產能規模(預計實際開工率僅能保持在50%左右),這將造成供求關系嚴重失衡,不可避免地導致過度競爭,增大移動通信產業發展的風險。
從國內市場而言,這種情況在國外巨頭們的大軍壓境之下更顯得嚴峻。摩托羅拉、諾基亞、三星、NEC紛紛押寶中國市場,甚至把中國市場看成是拉動其全球市場的一個重要砝碼。
國內手機市場不可避免的走上洗牌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