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好像是從索愛的K700開始,各個手機廠商對于外形風格的設計就不再局限于手機的正面,而是延伸到包括機身背部在內的整個機體。D660也是如此,整個機身背部仍然延續其簡約明朗的立意,給人一種簡單清爽的感覺。
雖然簡單清爽,但其中也不乏實用主義的融入。攝像頭和補光燈采用分離性設計,并且在位置上特意偏離出一定的角度,這樣無形中就加大了補光強度和補光范圍。外邊蓋一層高透明度的有機質護屏并用銀色框圈裝飾,給人一種補光燈和攝像頭若離若即的感覺,起到了美觀的作用外,還有效的防止了外界環境對攝像頭及補光燈的污濁,即使是臟了,只要用紙巾一擦就可以了,并不會傷害到鏡頭。
由于整個機身的背面都是銀白色,一旦出現大面積磨痕就會很難看,所以除了應用烤漆工藝外,還在機身背面設計了6個用于起支撐作用的凸起,其中四個位于手機上部用于保護攝像頭,兩個位于電池后蓋最下端。同樣為了美觀,保護攝像頭的四個凸起中有兩個呈條狀,兩個呈點狀,這一設計消除了背部的單一性。
由于D660的電池后蓋采用的是單純的推拉式結構設計,并沒有像其他機型一樣增加一個PUSH控制鈕,所以在剛剛拿到手機時,我很擔心后蓋的緊度不夠。但經過仔細的觀察和親身試驗,我發現我的擔心完全是多余的。只有在經過一壓二拉的強力操作才能成功的將后蓋摘取下來。細細想一想,才明白了在四個防磨凸起點中間設置那幾條刻痕深度很大卻遠遠地低于磨點機身的細橫條的原因了——增加手指與后蓋之間的摩擦力,以便于拆卸電池后蓋時能夠更好的施力。
那么是什么使得它們之間的連接如此的緊密呢?卸下后蓋之后才發現,后蓋與機身之間的耦合點居然達11個之多!其中紅色和粉色的四個除了有耦合作用以外,還多出了一個限位的作用。當將后蓋扣合在機身上時,這四個耦合點就相當于一個基準,正好扣入,然后再向前輕推就可以使其他的耦合點完成耦合,這一設計使得后蓋雖然有11個耦合點之多,但扣蓋速度也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