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隨著使用 mpegable 的次數增多,又有了一些心得,在此與眾機油進行交流。
1、關于源文件和目標文件。源文件自身文件名和所在的目錄必須全部都是英文的,而目標文件則不必,可以是中文的。選源文件之前強烈建議安裝“暴風影音”,安裝后可以直接轉換絕大多數的視頻文件,最新版本是 V4.09.06 ,因為文件有 14M 多,無法上傳,需要的朋友可以從這里下載 http://www.skycn.com/soft/98.html 。
2、關于分辨率的設定。個人認為 e2800+ 最好的分辨率是設在 240*196 ,至于司令所說的旋轉圖象,在 2800+ 并于意義,因為它 320 的高度上下兩個部分都是固定的播放選項文字,可以顯示視頻的位置只有 240*240 ,就無所謂轉不轉了,于 P908 之類的長方形顯示屏可能有用。
3、在 mpegable 設置窗口里面的 Image Preprocessing (畫面預調)頁框里,第三項 “display dimension” (顯示尺寸)的調整應該是有作用的,其作用在于調整輸出畫面的顯示比例,正常的是 4 : 3 ,寬幕的是 16 : 9 ,但基本上我們都用不到,因為影片如果是 16 : 9 的話,一般都會自動加邊,改成 4 : 3 的,很少有真正 16 : 9 格式的影片。而且改第三項的只是對第二項的默認設置有效即 176*144 變為 176*122 ,如要轉成 240 的,還需手工調。
4、關于速率的設定。速率的設定直接關系到畫面質量和文件的大小,如何取舍,實在是需要斟酌。我做了一次試驗,分別轉了一分鐘的 DVD 文件和 VCD 文件(因為 RM 文件的清晰度較差,所以沒試),試驗的數據如下表。
源文件時間長度 |
轉換速率 |
轉 DVD 文件大小 |
轉 VCD 文件大小 |
1 分鐘 |
150 kBit/s |
1.22M |
1.28M |
200 kBit/s |
1.62M |
1.68M | |
300 kBit/s |
2.33M |
2.50M | |
400 kBit/s |
3.00M |
3.32M | |
500 kBit/s |
3.08M |
3.96M | |
900 kBit/s |
3.08M |
6.55M |
從試驗結果來看,轉 DVD 文件和轉 VCD 文件有著很大的不同。
DVD 文件我們可以看到,其轉換后的文件比 VCD 轉換后的小,而在實際觀看中,在 150 kBit/s 的時候畫面已經可以接受,基本沒有馬賽克,在 200 kBit/s 的時候已經比較清晰,而 500 kBit/s 與 900 kBit/s 轉出來的文件是一樣大的,這說明到 500 kBit/s 以上再提高速率已經對畫質沒有提高,可能是由于 DVD 文件自身的清晰度和壓縮率已經很高,所以到了一定程度就已經無法壓縮了。個人建議轉 DVD 文件用 200 kBit/s 就夠了,一片 80 分鐘的電影只要 129.6M 的空間,還是比較理想的。
VCD 文件在轉換后普遍比 DVD 文件大,尤其在 500 kBit/s 以上,道理和上面是相通的,是其自身壓縮編碼的原因。在實際觀看中 150 kBit/s 在快速動作畫面的時候有嚴重的馬賽克現象, 200 kBit/s 開始減少, 300 kBit/s 較少,但在人臉和膚色或大面積色塊處色彩過渡問題十分嚴重, 400 kBit/s 已經可以接受了, 500 kBit/s 已經可以得出清晰的圖象,效果比較理想, 900 kBit/s 已經是最好的效果,色差問題雖還存在,但已經沒有辦法再提高了。個人建議轉 VCD 文件至少要 400 kBit/s ,考慮文件大小和自身卡大小的因素,因人而異,可在此基礎上增減,如看整片,可以降低一些,如只是片段則不妨高些,看大家喜歡。
至于 RM 文件,大家比照著看吧,反正也差不多是這樣,一家之言,還望大家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