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頻道某S姓少年有個新苦惱:手機去年才買,電池續航圓滿、王者吃雞流暢,但是主鏡頭的玻璃“油了”,一碰就全是指紋。出去活動著急拍個照片,別人都是后置三攝、前后四攝,他掏出手機第一件事卻是——擦鏡頭。
偏巧網上“納米鍍膜液”一搜一大把,所以問題也就來了:無論是屏幕或鏡頭,疏油層能堅持多久;所謂的納米鍍膜液又究竟靠譜不靠譜。今天我們就來做個科普。
一、問:屏幕疏油層好處有哪些?
答:手指滑動更順暢、不那么容易沾油污。
先來給“疏油層”正個名,雖然生活中人們習慣稱這類屏幕鍍膜為疏油層;但實際上,在工業上這一涂層的名稱為疏水層(為理解簡單,我們在下文使用涂層做指代),嚴格意義上說,疏水層和疏油層,其實是兩個東西。
▲因為摩擦力很低,所以水滴邊緣不會平攤在玻璃上
原理上,AF涂層材料是一種含氟涂料納米級別,具有極低的表面張力(表面摩擦很低),一般稱作全氟聚醚。以水滴為例,因為在接觸到含氟涂料后,納米級別涂層與水(或者油污)際接觸面積要比直接接觸屏幕時小很多,相應的摩擦力也會小很多。所以即便水滴和油污碰觸到涂層,也不會粘上。
類似的情景我們想象一下水滴在荷葉的狀態。由于荷葉表面同樣有納米級別的天然空氣夾層,水在荷葉上同樣摩擦力不大,才不會留在荷葉表面。
▲荷葉就是現實中的原型
所以結合實際體驗不難得出,屏幕上有疏油層,表面摩擦力更小:滑動更順暢、油污不容易沾染。
二、問:涂層一般用多久會掉?
答:涂層標準不統一,說不好。
雖然很想給手機屏幕疏油層耐久度做界定,但業界在這沒有統一標準,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舉例來說,這類涂層并非強制必須在屏幕上使用,手機廠商對涂層耐久度標準也是“靠良心辦事”。一般來說好一點的廠商會進行一萬次不同強度的壓力鋼絲絨擦拭測試,保證測試后涂層依舊可用,差一些的標準則從五千次到三千次不等的鋼絲絨擦拭測試。
甚至退一步說,有些廠商屏幕上沒涂層也是有的。
另外一個變量是用戶本身:游戲玩家和習慣看新聞的用戶觸摸屏幕的熱點區域不一致,頻次也不一致。更具體一些,手是否容易出汗、指紋深淺、習慣滑動的力度,也都會影響最終的壽命。
三、網上賣的手動涂層靠譜嗎?
答、不靠譜,涂層的噴涂和固定對環境要求很高。
這個問題我們通過廠商涂層操作說明。
一般來說,手機廠商會單獨對手機玻璃在未組裝狀態下進行清潔(以免玻璃表面有粉塵,涂層跟隨粉塵脫落);然后是進行多次均勻厚度噴涂;最后是在130度的高溫狀態下進行固定(涂層在一定溫度下和玻璃表面進行化學反應),最終才能完成涂層。
而對于用戶來說,保證屏幕除塵就比較難,均勻噴涂更談不上;沒有最后一步高溫化學反應屏幕也很難與涂層固定。畢竟廠商單獨給屏幕做加熱,而日常整機超過100度高溫對硬件有損傷,所謂網上賣家說的“紫外燈”根本不能起到固化作用。用我們同事親身經歷就是:那手動噴的根本掛不住,是完完全全掛不住。就算是對比網上說手動操作一個月一涂,也是差異明顯。
四、怎么做日常保護?
答:除了貼膜,似乎沒什么好辦法。
理論上看,這層鍍膜就算是酒精擦拭或者鋼絲球幾千次刮擦依舊能穩固的保留在屏幕上,損耗一般只來自長期使用。
所以要說是避免涂層脫落,似乎只有貼膜一條路可走。尤其是手機鏡頭嚴重突出的機型,最開始給鏡頭弄個貼膜其實是可行的。另外鏡頭如果油污或者劃損過于嚴重,也可直接換塊鏡頭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