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輻射到底會不會威脅人的健康?這個爭論多年的辯題終于得出結論。
據外媒報道,美國國家毒理學規劃處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草案表明,手機的輻射級別并不會對人體帶來危害。研究人員把小白鼠置于高射頻頻率的2G和3G的蜂窩下,但是結果并未顯示有害,即便將頻率提升到極端等級也沒有發現對人體有害的因素。
在一份研究中,部分雄性老鼠在上述輻射等級環境下的確在心臟周圍產生了腫瘤。但是雌性老鼠并沒有這種狀況。
還有一個奇怪的數據。兩只新出生的老鼠和它們的母親之前減輕了體重,但是在輻射環境下仍然長到了正常的體型,值得注意的是,在輻射環境下成長的老鼠要比非輻射環境下的老鼠壽命更長。美國食藥監局(FDA)表示,這些老鼠所處的輻射環境要比當前手機的安全輻射標準高得多。
FDA還強調,這份研究并沒有完全模擬人所暴露在輻射環境下的體驗,因為老鼠要比人小得多,它們的整個身體都在承受輻射。而對人來說,人類只有耳朵和大腿在承受手機的輻射。另外這份研究并未研究4G的輻射強度。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這份研究還處于草案階段,上述得出的一些結論還有待進一步評估。但不管怎樣,這些早期數據揭示了在安全標準內的手機輻射對人體的并不會造成危害,至少在短期內并不會有明顯的影響。但是嘛,雖然手機輻射并不會直接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影響,但長期的沉溺于手機,不僅影響休息,更影響家庭和睦,所以平常還是多和家人朋友交流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