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導航與位置服務戰略研究暨羲和走進智能手機”專題研討會上,由武漢大學和泰斗微電子、中興通訊聯合研制的一款北斗高精度定位手機亮相。該款手機采用了我國自主研制的北斗/GNSS芯片,融合北斗系統及羲和系統增強信號,實現了1米級精度的室外定位能力。
打破壟斷 “北斗”定位要落地
“定位受制于人,且不說你的位置信息可能被捕捉,就是在特殊情況下,GPS若被動了手腳甚至關停,損失就大了去了?!憋@然,在國家安全大背景下,這不是危言聳聽。因此,像當年發力研發TD-SCDMA通信技術一樣,中國需要自己的定位網絡和服務。
那么,在北斗衛星大網絡逐漸形成之時,如何讓它從天上“落地”,進入普通百姓家?“如果把北斗系統比作國家高速公路網,那么羲和系統就是通向每家每戶的鄉村小道。”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副主任景貴飛形象地打了個比方。
據武漢大學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施闖介紹,目前絕大多數手機都只具有GPS定位功能,室外精度在4至20米之間。此次發布的新產品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手機終端應用的米級定位。用戶拿著基于羲和系統的手機,在室外能進行精確度達到1米級的位置定位。
記者了解到,羲和芯片是在北斗/GPS雙模芯片的基礎上,采用高精度室內外無縫定位技術構成的新型芯片。
目前,全球衛星導航領域,美國GPS、中國北斗、俄羅斯Glonass以及歐盟Galileo在PK。
百度騰訊助推“國產”定位服務
記者獲悉,“羲和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近日成立,成員包括武漢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科研單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運營商以及聯想、華為、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制造商,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擔任聯盟理事長。
其中,百度、騰訊等負責導航地圖的應用、監控系統升級等技術落地。一旦基于北斗導航系統的民用服務能達到1米級,導航位置服務都將得到極大躍升,可支持諸如車道級導航、安全輔助駕駛等應用。
劉經南表示,羲和計劃旨在構建精確、泛在、智能化導航系統,形成我國自主可控的高精度室內外定位和位置服務能力,促進北斗導航系統應用產業化,提升北斗競爭力和大眾市場占有率,支撐導航和位置服務戰略性產業發展。
“我國目前手機用戶已超11億,預計到明年,近半數都會使用到導航與位置服務,實現2250億的產值,比去年1000個億的總產值翻番。”他稱。
名詞解釋:羲和系統
羲和系統是基于協同實時精密定位技術(Cooperative Real-time Precise positioning ,CRP)構建的廣域室內外高精度定位導航服務系統。該系統以北斗/GNSS、移動通信、互聯網和衛星通信系統為基礎,融合廣域實時精密定位和室內定位等技術,對北斗系統的定位精度和服務范圍進行提升和拓展,將北斗系統的10米定位提升為室外亞米級、城市室內優于3米的無縫定位導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