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信部為了治理垃圾短信泛濫的現狀,發布了《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對于違反規定的電信業務經營者和短信息服務提供者,最高可處以3萬元罰款。而這個規定,預計在12月份出臺,這是繼今年垃圾短信專項治理行動開始,最有力的一次處罰公告,但是,這管用嗎?
對于最常見的垃圾短信發送方式,現在比較流行兩種:
一種方式是通過集團短信業務來達到發送垃圾短信的目的。集團短信是一種集團性質的業務,需要以公司單位形式進行辦理,并獲得一個服務號碼(多以1065X開頭)。運營商會提供一種基于專線傳輸的MAS設備,可連接至行業網關(IAGW)進行發送短信,當然是需要賬號,密碼進行鑒權。
集團短信業務主要應用于集團客戶內部辦公、生產管理、會員管理等方面,但被別人利用出現了部分集團客戶濫用短信端口未經接受方允許頻繁發送商業廣告或向客戶發送涉黃、涉黑等違法信息的現象。所以后來出現了黑白名單管理,顧名思義就是黑名單模式就是規定哪些號碼不能接收到短信,白名單模式就是哪些號碼被允許接收短信。現在大多只允許開白名單模式了。以前上海、浙江都出現過通過集團短信黑名單模式濫發短信的情況。
這種方式較其他方式(比如幾萬個號碼輪詢)有一個最大的優勢:沒有被垃圾短信系統監控,只要沒人投訴,你就能一直發。最大的劣勢:很容易被投訴追蹤到是哪個人再搞這事。
另一種方式是通過蘋果iMessage的方式群發垃圾短信,這種方式是通過系統掃描選取活躍賬號進行發送,不經過運營商攔截,不會被第三方軟件攔截,最大可支持3000字符文本短信,并可發送文字、圖片、視頻等。
在電信運營商眼里,iMessage垃圾短信也是個難題。多家運營商客服人員都表示,由于蘋果iMessage垃圾信息并非以電話號碼發送,目前還沒找到有效的辦法解決。來自蘋果官網的信息顯示,用戶如果收到iMessage垃圾短信,可以通過郵件的方式向蘋果報告。然而,對于到底能不能解決、究竟能達到什么效果,蘋果客服人員則表示“不清楚”。
作為一種低成本的廣告推銷方式,垃圾短信的背后拖著一條利潤可觀的利益鏈。從這個意義上說,對于垃圾短信的治理,其實更應切斷其背后的利益鏈,否則的話,就算對垃圾短信的罰則能夠做到疏而不漏,只要最高3萬的罰款,人家分分鐘就能賺回來,恐怕仍將毫無勝算。
該如何治理垃圾短信
實際上,幾年前,相關部門就曾經考慮過制定相應的規定,但最終都沒了下文。不知是這里的水太深,還是水太渾?在這樣的背景下,不由得不擔心,這一次會不會像過去一樣,也搞一個“沒有下文”呢?
即便有了下文,出臺規定了,也未必就笑得出來。之前我國曾對電子郵件推出過類似的管理辦法,但因為執行不到位,最后淪為一紙空文。論管理的復雜性,牽涉到的利益關系,垃圾短信毫不遜色于垃圾郵件。對歷史存量短信如何管理,電信管理部門怎么克服執法難,電信企業如何更加體現責任,這都是現實的考題。相對于制定規定,有效實施是更大的考驗。
從技術上說,想屏蔽也不是那么困難,12321可以開放接口,通過與那些有識別垃圾短信的手機APP數據庫同步,交叉屏蔽那些垃圾短信號碼,同時對號碼擁有人進行處罰,對詐騙信息按照刑事處罰,估計垃圾短信就少很多。大數據時代,什么證據取得不了?關鍵是電信運營企業不干,那么多垃圾短信,得多少錢呀?一切還都是利益鬧的。
此外,違法成本低會縱容違法者變本加厲,國家法律總是不能與時俱進出臺,就是因為法律沒有做到從嚴從重打擊違法者,才養肥了更多違法者。垃圾短信促銷什么商家,就去罰什么商家,垃圾短信關聯哪個電話號碼,就去禁用哪個電話號碼,不是電話是實名制嗎?禁用完再申請時,有過不良記錄的就不予申請。
不管如何,新規的出臺,使得垃圾短信問題不能再遺留下去,不能讓其“永遠在路上”。最大的問題恐怕還是決心。表現為有關方面想不想解決,想什么時候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