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華為、中興為了打開北美市場而苦苦思索的時候,來自中國臺灣的HTC,銷售額已經有50%來自北美;當鴻海因為代工利潤下滑而苦苦掙扎的時候,同樣是代工出身的HTC,剛過去的第三季度凈利潤幾乎增長了一倍。三四年前,諾基亞和MOTO被視為時尚的代表,短短幾年過去,國內幾乎所有一線城市,手持IPHONE和HTC成為新的風尚。iSuppli的報告指出,到今年第二季度,HTC在全球市場份額已經從第一季度的5.3%上升到8%左右,穩坐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的寶座。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讓智能手機的計算能力完美展現,借助智能技術的推動,手機市場正在經歷著巨大變局,穩居第一寶座多年的NOKIA搖搖欲墜,新生如HTC的品牌短短幾年間如日中天,老廠商的洗牌已經初見眉目,新廠商中誰將是下一個新星?
成立13年以來,HTC一直采取的是代工模式,直到3年前才開始走上品牌之路。如今的成功無不讓人瞠目結舌。要談誰是下一個HTC,首先得看誰與他有類似的經歷、實力和特質:技術過硬、與Google深度合作、適應全球各地差異化巨大的市場、在國際市場取得一定成績具備規模優勢;同時要具備專注專業、穩打穩扎的技術型企業特質。盤點下來,去掉從其他行業殺進來博取利潤的幾個所謂品牌,真正專注移動通信行業、具備專業特點的,也就只有大家耳熟能詳的華為、中興和近期崛起的智能黑馬--IHD(訊歌)。
誰更有潛質成為下一個HTC呢?不凡從以下四點要素來判斷:
一、誰更善于站在Google巨人的肩膀上?
二、誰能更好適應全球各地差異巨大的市場?
三、誰的智能技術過硬?
四、誰能更好的發揮規模優勢整合產業鏈資源?
首先,以全球銷售來看,Android已經超越 iOS和 BlackBerry,成為僅次于 Symbian的第二大手機操作系統,而且發展趨勢依然迅猛。預計未來幾年 Android仍將叱吒風云,多數手機都想借助Android乘勢而起,華為、中興、IHD都只是實力雄厚的參與者中的一個。所以可以預計誰在Android系統上投入力度越大,誰就能更好的把握當前井噴的市場需求。當年 HTC就是站在 Google的肩膀上突圍,今日安卓的發展環境遠超當年。從市場規模來看,目前華為擁有巨大的總體出貨量,在贏得支持方面籌碼更足;而以投入比重而言,IHD則又略勝一籌,IHD自2010年就開始推動全線智能產品;中興則居于兩者中間。而就智能產品而言,三者其實不相上下,華為中興的巨大出貨中,低端非智能還是占據了超過90%的比重。
其次在適應全球各地差異巨大的市場方面,當地渠道商都是客戶與產品的中間人,手機商必須得到渠道商配合。 Google曾想憑一己之力直銷,結果是事倍功半,失敗告終。而全球市場不僅存在歐美的運營商主導的渠道,也存在大量新興經濟體的代理商主導的渠道,以及中國市場的綜合型局面。就算是馳騁歐美的HTC,在中國也遇到極大阻礙,導致“水貨滿天飛、行貨難上量”的局面,歸根結底還是對當地市場的不適應。這方面歐美市場上,華為中興略有優勢,尤其是華為,全球 50家最大的電訊營運商,其中 45個皆華為的客戶,他們都在使用華為的網絡設備,在運營商市場更發達的國家,無疑更加得利;而在移動技術加速發展的南美、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IHD的優勢更加明顯,過往7年的成績也說明了這一點。
不過目前最風光的還是中興,去年一款BLADE風靡歐美,今天照搬到中國市場又趕上運營商政策支持,頗受市場追捧。據稱去年中興的手機終端產品收益中,有60%的份額來自海外市場。另一方面,中興通訊也宣布要告別了單純對量的追求,而是追求質的提高,高端產品高端市場高端運營商,成為新的“三高”。
而在發揮規模優勢整合產業鏈資源上,我們獲悉華為主要得到博通的支持,中興則與高通關系緊密,IHD相對綜合,既有與MTK的深度合作,也與STE、馬威爾合作緊密。與此同時,三家都在積極推動產品線升級戰略,力圖在上游上諸如屏幕、內存等關鍵部件上獲得更好的政策。而在下游渠道資源方面,華為中興的重心是大型運行商,IHD的重心是中型運行商和區域代理商。在中國市場,華為中興已經明確以運營商渠道為主,IHD則傳言要積極本土化,建立最中國化的團隊來開拓中國市場-畢竟中國市場各地差異性巨大,運營商所占比例依然在20%左右徘徊。這方面三者不相上下。
有業內人士預言:今日的中興,或許將成為下一個HTC!單從中興的發展思路來看,的確與曾經的HTC很像:從為運營商做產品代工,到建立自有品牌,再到石破天驚推出幾款全球級的明星產品,直至成為全球領先。今天的中興,已經具備了質變的基礎。2010年,中興通訊已經躋身全球前五大手機廠商,而新近的推出的Blade、Light tab與Skate產品,也都從一定程度上具備了明星相,再加上多年來與全球各大頂級運營商的合作經驗,對全球市場的了解,中興通訊已經具備了成為一個全球領先手機廠商的基本素質。而且,中興通訊也已經重點傾斜于Android的小機器人,有望在智能手機的第二次機會中贏取市場份額。1200萬是中興通訊今年提出的智能手機終端銷售目標,考慮到這家公司手機業務近年30-50%的年復合增長率,中興通訊有望很快成為智能手機市場的主流廠商。而下一步,是否有機會成為下一個HTC,成為新的智能手機領導廠商,還將進一步考驗中興通訊的全球運作能力與品牌力。
不過智能黑馬IHD也不容小覷,雖然之前在國內鮮有耳聞,但是IHD正是在之前的默默積累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IHD是自香港起家,于2005年創業,一直以領先市場步伐的跨越式研發著稱于業內,在全球5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在7年的發展歷程中,每每以新技術產品取得市場佳績,全球市場的出貨單價能高達75美金,超過華為中興的終端均價1倍還多。尤其是于2010年開始全力推進智能產品的研產銷,在技術積累方面領先同行。IHD從安卓1.5版本開始,持續開發了近15個智能項目,數量之眾尚無人可比,其中有9個項目實現規模化量產,基本可以推定其產品體系和品質控制能力已經相當健全。值得一提的是,IHD智能產品全球市場目標和中興的目標戲劇性的一致,都是瞄準1200萬臺;而坊間傳言IHD在中國市場將一次性發布12款智能手機,如果確屬事實的話,那將是業內最大力度的智能手機發布。
綜合前述四個方面,盡管目前來說誰能脫穎而出還無法定論,但可以預見,如果華為能夠在品牌消費化上加快進度,如果中興能在渠道拓展上加大作為,如果IHD能在運營商渠道方面取得和代理渠道同樣的業績,憑借三者接近的深厚技術積累和智能優勢,尤其是潛心專業、穩打穩扎的技術型特質,誰成為下一個HTC都只是時間問題。